我比较同意张雪峰的这个说法,就是我们提前定好终点,还有很多人我看也是说说。嗯,张雪峰那个讲问题太功利了,我们上大学不完全是为了赚钱,不完全是为了工作,我们还是为了诗与远方,为了这种情怀。
这个,其实对一个我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,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你要是让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每天去想这个诗与远方,那可能他就会被饿死在途中了。我也看过很多大学校长或者是学者,也提到过,就是我们大学就是要不思考就业的问题,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。我们叫做君子不器嘛,就是我不能成为一个功利的存在,我就应该成为一个民族的思考者,我就应该承担一个有历史使命的一个人,我就希望是站在人类的制高点去思考问题,那么我觉得也对,就是大学也应该都是这种功利主义者,我想的就是可能不同的家庭,不同的阶层,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吧。
张雪峰,他更强调的是这种我们最后怎么样找到一个好工作,过上一个好日子,做一个这个上了大学之后,还能过上中产的生活,而不至于选错了道路。然后,最后,你还过得苦哈哈的,上了大学,最后也找不着工作,甚至找到工作,也其实不是很好,也很难实现这种阶层的跃升。这种解释问题的方式,比较功利,但是,很实在,更符合我们的中产阶级或者穷人家庭的孩子思考问题。但是你说我们家就已经财富自由了,我就是这个富二代,那么没问题,那你完全可以天马行空,自由自在的去成长自己。我觉得那个也没有问题,因为大学的美。一个专业都是有它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,每个行当里边都可以出非常优秀的人。这个不是问题,不同的人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,然后最后能达到的那个高度是不同。那为什么说我们要以终为始,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,就今天这个时代充满着不确定性,我们如果从现在往后推,推着推着,我们就不知道推到哪儿去了,因为会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生,所以你推就推不下去。那为什么说可以以终为始,你就告诉我你要去到哪里。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目标,它不会因为短期的这种变化而发生变化。
那这样,我们更容易达到那个终点,更容易知道,我们要到那个目标,我们沿途需要抓住什么,需要放弃什么,不管是求学还是就业,我们都应该拿到。地图很重要,最怕的是我不知道我终点在哪,那可以一张地图告诉你前后左右都是什么,你也没用,你不知道往哪儿走,往东逛逛,往西逛逛,最后还是不知道你去到哪儿了。所以为什么我说我们15岁就应该确定我们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。你先把终点先锁定,哪怕你再修改终点都没关系,但是你确定终点你才能出发呀。你不确定终点你怎么出发,过去我们很好办,过去只要我们定一个终点,叫上大学,随便上哪个大学,能去好的就去好的,去不好的我们就去个一般的。反正只要我上大学了,大学就是个制高点了,然后我只要上了大学,大学下边就是一滑梯,我就可以平顺的过我的后半生。现在不是了,现在是你跑到上了大学,你发现前面无数条路才刚刚展开,那根本就看不见头。所以,我们还是希望大家定一个能超越考大学的一个人生目标,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在大学里面我们应该沿途拿到什么。
该文章来源于天津家教网:https://tj.zhiyanxu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