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 升学资讯 >

波澜不可惊静待花自开

更新时间:2024-11-21


鲁迅先生有言:“教育是植根于爱的。”教师有了爱,才会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,才会真正去了解孩子,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欣赏和表扬,才是孩子们前进的动力。

我们班里的郭治超,人矮矮小小的,但是很好动,自律性较差。他特别爱讲话,嘴里时常嘟囔着,也不管有没有同学在倾听。人不笨,但是上课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,敲敲桌子踢踢脚,玩玩闹闹,每天来学校就是玩耍,总是让老师们都很头疼。说实话,每次听到其他学生告状,我总会脑门上迅速腾起一阵怒火,接着又像是习惯了一样叹口气。

但是不处理是不行,每个人都需要成长。

于是,我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,他总是答应改正,一转头又管不住自己了。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,这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,父母不常在身边陪伴。了解了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,我才理解了孩子的行为。他的习惯较差,是因为长时间和老人在一起,祖辈并没有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针对性地培养。他喜欢打打闹闹,也是希望引起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。

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,也许,他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。

于是,我决定在今后的教育中要调整方式,多多发现他的优点,多给他一些机会。

我决定多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:上课喊他回答问题、让他收发作业、让他多参与劳动……….借此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多展现自己,多给他一些表扬。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顺利,我调整了教育方式后,坚持了一段时间后,虽有一些好转,但是他的习惯还是有些差,这不免让我有些灰心。但我劝自己:要看见他的进步,虽然不多,但是他已经开始有所变化。教育有时候不像石子丢进水中,瞬间能泛起波澜,而成长正是这样。

从此以后,我也调整自己的状态,在课堂上,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讲或回答了问题,我就马上对他进行及时的表扬,和刚认识他的时候相比,他真的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。现在我更知道这样的学生是需要时间打磨的,也需要更大的耐心,就像等待花开一样,怀抱着希望等待,可能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
我坚信,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,一定能激励人的潜能。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结了经验,要以“爱”为先,爱才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。

该文章来源于开封家教网:https://kf.zhiyanxuan.com 

  • 智严选
    微信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  • 智严选
    微信扫一扫,关注严选家教公众号
友情链接: 搜外友链| 封神小说网|
Copyright © 2025 智严选家教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3007820号-2
智严选家教网热线:18802437010
辽公网

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892号

本系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软件著作权保护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采集、使用或仿制本平台的任何设计与数据,否则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