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驹过隙,一转眼,教师生涯已经过去十多年。回忆过往,有辛酸和汗水,也有甜蜜和感动,但,甜蜜和感动总是多一点点。学生的改变、进步、成长就是为人师的幸福与成功。
还记得几年前刚接手初二(8)班时,班上有个叫余光的男生。老师和同学们常向我提及他的种种“劣迹”,经常不交作业,即使交了,也是马虎应付,书写潦草。纪律性更差,不但课后喜欢追逐打闹,课堂上也经常捣乱,影响别人学习。
有一天,课前检查作业,到余光的时候,这孩子啥也没写,还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,我当时很生气,但我还没说什么呢,这孩子,倒是先开口,“我就是不喜欢你们这些老师!”我当时就懵了,你还有道理了?“你看看,你们哪个老师不是偏爱学习好的?那谁谁也没完成,你咋不说他?你咋不批评他?”当时,我也是年轻气盛,觉得威严受到挑战,便狠狠批评了那孩子一顿让他先管好自己的事情。下课后,又找他谈话跟他讲不能当面顶撞老师等等。这孩子便附和我说:“老师,你是对的,我错了,老师总是正确的,学生总是错的。”那一次的谈话就这样以他违心地承认错误而草草结束。
事后我开始反思:在整个谈话过程中,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训斥的反感,心理的对立,使我根本无法真正走进他的心里,说服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。我必须改变我的教育方式。
首先,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,确实有差别对待学生的问题,没有做到一视同仁,导致像余光这样的一群孩子,觉得他们永远走不到老师心里去。其次,我多方了解这孩子,发现,这孩子其实很聪明,学习能力也很强,但同时,他的自尊心也很强,不能忍受长期被忽视,被贴标签,十分渴望得到老师表扬和认同。所以常常在课堂上,下课时不断找机会“好好表现”,以引起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关注。
找到问题,就立马解决问题。我先改变,班里无论哪个同学犯错误,都一样对待,不存在学习好的就从轻处罚或者不处罚。同时,增设了一个生活委员的职位,由他担任。并让他负责管理班级课间的纪律。从那以后,我发现他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。上课认真了,恶作剧也不搞了,作业也开始做了。我非常欣喜他的变化,没想一个大胆的尝试,一份他从没享受过的“信任”让我成功打开了他的心灵之门。事不疑迟我必须抓住良好战机,“乘胜追击”赢得最后胜利。
多番思量,我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和每日谈心本的机会,继续从“心”开始他的教育工作。刚开始,他交上来的作业写得不是很认真,我就在本子里写下评语:“余光,你很聪明,关心集体,乐于为集体做事,你真的有很多闪光点,感谢你为集体付出,老师都记在心里。如果你能认真写好作业,你的表现会更令老师更满意!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,对吗?”下周再交上的作业,这孩子态度明显认真了很多。就这样,我几乎每天都要为他写上鼓励和表扬的评语。他也越写越认真,越写越好。这种激励作用很神奇。不但英语作业认真了,对其他科的态度也认真了,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,他的成绩获得了一个飞跃性的进步
余光同学的进步让我感到开心和满足,是对我用“心”教育方式的肯定。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,我们“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。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,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,赢得孩子的心。教育才得以有效开展。
该文章来源于开封家教网:https://kf.zhiyanxuan.com